它几乎就位于塔甘斯克地铁站的下方,与克里姆林宫只有几公里的距离。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而又繁华的塔甘斯克地区修建“绝密工程”,简直是疯了!

莫斯科这座城市有许多外人难晓之谜,而这些神秘莫测的事又几乎都与地铁有关。地铁深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地下指挥所大概算是最神秘的一类了。22年前,我在《走近俄罗斯》一书中,曾经提及过此事。斯大林在地下深处运筹帷幄,指挥卫国战争

莫斯科市中心的“Бункер--42”可以算是一例吧。

应急 第1张" alt="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1张" img_width="308" img_height="410" inline="0"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style: none; max-width: 100%; display: block; margin: 10px auto;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Helvetica Neue",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Бункер--42”的入口处。


隐于闹市的绝密工程

“Бункер--42”这个俄文词组,是当年地铁工程的一个代号。“Бункер”这个词的本意是“装东西的槽、箱、仓、舱”,在莫斯科修地铁时,在地下深处挖的“Бункер”就成了“洞”、“地下洞穴”、“防空洞”、“核指挥所”,甚至是“安全堡垒”。因此,中国有人把它译成“地下堡垒-42”。

现在,在这个“地下洞穴”里,有一个厅布置成了斯大林的办公室:办公室的一端是斯大林的办公桌,斯大林坐在椅子上,仰视着上方,像是在掂量要做什么重大的决策。桌上摆满了文件,还有列宁的半身雕像和电话机等,中间是供斯大林休息的皮沙发。另一端是一张小桌子,上有茶具等物。

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2张

“Бункер--42”中的斯大林办公室。

墙壁上还展示了两张当年《莫斯科晚报》的影印件。一件是1941年7月3日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的《告人民书》。这样的话语赫然在目:“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姐妹们!我陆海军的战士们!我现在向你们呼吁,我的朋友们!”另一件是1945年5月10日的晚报,首页上仍是刊载的斯大林讲话:“同志们!男女同胞们!”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人们,斯大林就是在这里指挥卫国战争的。

但这是俄罗斯式的“事实与传闻相交织”的范例。事实:在20世纪60-80年代,这里曾先后是苏联远程航空兵参谋部作战指挥中心和装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指挥中心;传闻:斯大林从未到过这个地下深洞。这个“地下洞穴”是1954年才装备完毕,1958年才交付苏联国防部使用的,那时斯大林已经去世5年了。

不过,这个“地下洞穴”的开挖却是源于斯大林时代。早在1930年代的“直接工业化”时期,“超英赶美”是斯大林坚决倡导的。在这种战略思想下,开始在莫斯科地下“深挖洞”,作为万一敌人入侵时,国家决策机构和领导人能迅速遁入其中,指挥作战的场所。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这种“深挖洞”的工程与地铁的大量兴建极端保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于是也就有了深入莫斯科地下数十米,甚至百米的“防空洞”——“战备地下工程”。

1942年初,斯大林指示开挖一个专门的“Бункер”供他使用。这个工程在地铁建设局的代号是“Бункер-02”,地铁的工人们习惯称它为“Бункер Cталина”——“斯大林防空洞”。其后“深挖洞”的工程不仅遍及莫斯科各处,而且苏联各地也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深挖洞”运动。这些藏在地下深处的防空洞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战事向苏联深处推进,“深挖洞”的工程就以极快的速度向乌拉尔、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推进。

苏联是个精于刺探和利用敌国情报的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刺探美英德的原子弹研制情况就成了苏联对这些国家的头号情报战。负责情报工作的,都是斯大林信任的重臣。刺探原子弹的秘密,则是由权势仅次于斯大林的贝利亚负责的。1942年10月6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正式报告,美国已经有了原子弹。斯大林当即作了两项决定:一是加速苏联原子弹的研制,二是构建防止美国原子弹袭击、核污染的“地下防空洞”。这两项决定是相辅相成的,研制原子弹是为了进攻,挖筑“防空洞”是为了防御。

从贝利亚的这份报告起,苏美之间的对抗就具备了新的特质——从经济上的“赶英超美”转变为铁幕下的、地下深处的核对抗。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后,苏联核能的研究和核武器的研制便飞速发展,而地下“防空洞”的挖建就全部以“核防御”为基础了。

“Бункер--02”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而代号为“Бункер--42”的这座新地下工程以“斯大林的速度”于1952年4月竣工。现在,我眼前耸立的就是“Бункер--42”的地面建筑。它是一座在莫斯科常见的楼房。从东面墙的外形看,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建筑,门窗齐全;墙中间是“冷战博物馆”的横标。而在西面墙上的横标是:“Бункер--42”。它几乎就位于塔甘斯克地铁站的下方,与克里姆林宫只有几公里的距离。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而又繁华的塔甘斯克地区修建“绝密工程”,简直是疯了!

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疯事”层出不穷。决策这一“疯事”有两个出发点,一是要离克里姆林宫近,以便国家领导人在核袭击后能迅速撤离到这里,二是开挖建造要绝对保密,不能让外国情报机构(首先是美国)发现。

这件“疯事”有着极其高超的伪装。这种“普通的大楼”被人们看成是一个邮电分局、一处房屋管理所,甚至是一个商业部门的仓库。从它的近旁路过,甚至在它的墙下抽烟歇息的人也从未想过,他们是站在一处绝密工程之上。

那时,苏联的保密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对于泄露“国家机密者”都是严惩不贷的。至今,在“Бункер--42”里的厕所和不少地方,仍然张贴着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著名宣传画《别嚼舌头!》。

“Бункер--42”深达地下65米,约为20层楼的高度。之所以要挖到这个深处,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判定,在这个深处不会遭受核污染。这些专家还确定,核污染在3个月后就会烟消云散。因此,它内部有可供在此期间饮用的净化水和粮食、食品等物资储备,而所有的设备都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

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3张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4张

苏联1930年代出现的政治宣传画《别嚼舌头!》。


谁曾怀疑过他们呢?

最初,“Бункер--42”最早是作防核污染而建造的,随着苏联军事科技力量的增强,逐渐变成了远程飞机指挥中心和装载导弹的轰炸机指挥中心,由纯粹的防御功能转变成了备战,甚至发起核攻击的指挥所。

“Бункер--42”的实际使用当在赫鲁晓夫时代。赫鲁晓夫下令发展多级导弹及其运载工具,也正是在他执政的鼎盛时期,苏美之间的核对抗发展到了热战的地步。苏联说,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危及了苏联的国家安全,于是要以核导弹对抗。但当时苏联的科技力量远远不能从本土、从“Бункер--42”向美国发射导弹。于是,赫鲁晓夫打了一场秘密战,用伪装的办法将导弹运到了美国的家门口古巴,当然美国也没有示弱。两个大国布下了导弹阵,太平洋上空阴云密布……。

当苏联一解体,这个地下65米的深洞就死一般的沉寂了。直到2008年,“Бункер--42”才被辟为“冷战博物馆”。我早就想去一睹“Бункер--42”的真容,但当我真的踏进这个神秘之门后,顿时就意识到我对这事先做的“功课”太少了。

一身军服的讲解员话不多,急速将参观者领下阶梯。阶梯陡长,灯光微弱,我把着扶手随众而下。一开始我还数台阶,下一层数一层,但慢慢地就数不请了,那灯光的昏黄,阶梯间的狭小令我目眩,只见第7层、第10层,第15层……在我眼前一晃而过。瞬间,我眼前出现了“第18层”的字样。讲解员说了声“到了!请跟紧我!”我这才明白,已经深入到地下“18层”了,也就是说,我从18层楼上下到了地面!我难以想象,当年地铁建造者是如何艰辛地把这里挖空,建成铜墙铁壁的“地下堡垒”的!

这个18层是个极长的穹形通道,深邃不见尽头。有几个主要的展室,也就是当年的主要大厅,依次过去是斯大林办公室、苏联原子弹模型和发射演习厅、会议厅和加勒比海危机厅。在原子弹厅里,参观者可以演习当年发射的程序,当你按下发射按钮后,会听到原子弹爆炸的一声巨响。而在加勒比海危机厅里,人们看到的是“美帝的核武器如何严重威胁到苏联的安全”以及“苏联领导人如何坚决与美帝进行了胜利的核对抗”。在这些展览中漫步时,一个强烈的印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深,挥之不去,那就是——这里的一切都在显示苏联的,甚至是俄罗斯的核强力和对“美帝”的不屈核对抗。

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5张

“Бункер--42”中的原子弹厅。

用“冷战”一词来标志一度绝密工程的解密,意味着什么呢?

也许是要向世人展示:苏美之间的核对抗是一种“热冷战”,是时刻准备打仗的“冷战”。当年,这“冷战”的表现有三:一是以核武器为中心的军备竞赛,二是以卫星和人造飞船为主线的争夺宇宙空间,三是意识形态的针锋相对。

今后呢?也许,“冷战博物馆”所希望的今后仍是如此,要更强化这种对抗。“核对抗”是永远存在的,存在于“热战”和“冷战”之中,不受任何外交谈判的约束。只要俄美的对抗存在,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都不会终止。

跌跌撞撞地步行下了20层楼,返回地面时,我在电梯口徘徊了一阵,最后还是跨进了电梯,因为我对是否能跟上其他人按时拾阶而上,准时回到地面没有把握。讲解员却在一直要求:“跟上!跟上!落下了,你就走不出去了!走错了门,你就别想再出来了!”

“Бункер--42”有20层,有4条看不到尽头的隧道,我们看到的只是18层的一个隧道。通向其它隧道的钢筋混凝土门紧闭着,黑森森的,有的门上还用白漆涂着“опасность(危险)”,甚至“стой!стреляют!проход запрещён!(站住!开枪了!禁止通行!)”的字样。而且,“冷战博物馆”还自称,除了解密的部分,“Бункер--42”仍是当今俄罗斯国家的军事重地。谁敢去闯那些个门呢!

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6张

“站住!开枪了!禁止通行!”

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7张

神秘幽暗的隧道。

太阳已经偏西,“Бункер--42”地面上的那座“普通的大楼”附近仍然来往行人不绝。从这里通向不远处的一座教堂,那是“Бункер--42”的一个绝密出口。当年,军人们下班后,换上便服,经由这里走向教堂,再由教堂装作虔诚的教徒,三三两两地走出去,消失于人群之中。谁曾怀疑过他们呢?

我站在教堂的门前,回望“Бункер--42”,突发奇想:如果当年真的有了“美帝”的核袭击,里面的人可以安享3个月的无污染的太平岁月,而在这“地下堡垒”外面浴血奋战的普通人和战士们该怎么办呢?

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8张藏在莫斯科地下深处的“冷战”遗迹 应急 第9张

伪装成教堂的秘密通道出口。